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

前言:迟到的敬礼

中国抗战老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殊军人,超越党派之争,摈弃信仰之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他们亲爱精诚,以曾经的青春明亮,燃烧过抗战的寒夜,驰骋过中国和域外的疆场。他们,是真正的国家军人。

战争已经结束,这群国家的军人,有的青山埋忠骨,有的马革裹尸还。至于幸存者,有的载誉而归,有的流离失所,有的风烛残年; 他们是活着的纪念碑,却没有碑文。他们活在教科书之外,国民视野之外,国家记忆之外,如风中之烛。

一个人的悲凉可能是一个国家的悲剧,以及一个世界的悲伤。所以,我们“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站了出来,以拳拳之心,以民间力量,向这群国家军人致敬。 我们将钩沉被遮蔽的抗战历史,抚慰被遗忘的疆场英魂,救助被边缘的抗战老兵,擦亮被蒙尘的荣耀尊严。大河之上,必有开阔;良善之间,天安地安。

请与我们同行,集体起立,给这群国家军人一个迟到了半个多世纪的敬礼。


基金介绍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是由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

关爱抗战老兵,我们从关爱抗战老兵网开始。从2009年成立至今已寻访、建档6400余位抗战老兵, 涉及全国29个地区(含港台)以及海外(主要为缅甸),其中超过1500位抗战老兵通过关爱抗战老兵网获得资助,金额超过800万。

近年来,我们发现的抗战老兵越来越多,他们大都耄耋之年,辞世速度也越来越快。 为与时间赛跑,与历史赛跑,与悲伤赛跑,提升老兵救助效率和速度,更好地记录、宣传、推广抗战历史文化,2013年3月,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正式成立。

我们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及爱心企业等多方,只为三件事:寻找、关爱幸存抗战老兵,改善他们的生活及医疗条件,对他们的心灵进行抚慰; 发掘与收集散落在国内外的抗战老兵遗骸及骨灰,让英雄回家,让忠魂安息;支持、资助抗战历史研究,记录“活着”的历史,让国家记忆流转。

简而言之,我们关爱老兵,慰藉英灵,记录历史,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我们正在行动

基于我们的使命,目前我们正致力于以下项目:

关爱老兵
抗战老兵助养行动
寻找、关爱幸存抗战老兵,改善老兵的生活及医疗条件,让老兵安度晚年。
抗战老兵光明行动
为因眼疾而导致视力模糊的抗战老兵提供检查、治疗手术。
抗战老兵心愿行动
帮抗战老兵实现心愿,减少遗憾,留住光亮。
“老兵万岁”
为百位百岁抗战老兵祝寿,让他们在百岁生日时感受来自民间的致敬。
慰藉英灵
忠魂归国行动
将流落国外的抗战将士遗骸迎接回国
守卫忠魂行动
让英雄回家,让忠魂安息,让民族精神永存
春祭·请抗战忠魂检阅青春
每年清明,召集全国各地青年昂首列队,致敬抗日先烈
记录历史
老兵记忆博物馆
为普通老兵立传,让记忆流传下去
抗战老兵重回全面抗战起点--卢沟桥
各地抗战老兵齐聚北京,参观抗战胜利纪念博物馆,重沐胜利荣光。
2015年“9.3”前夕,抗战老兵相聚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
抗战老兵胡得红用当地最为隆重的仪式表达了收到冬衣的喜悦--他放了一串长长的鞭炮。
抗战老兵黄承鹏同时拿到了冬衣、围巾及发放助养金的存折,非常开心。
2015年5月,现居住江西的抗战老兵尹清和在离家70余载后终于找到老家四川广安的亲人,在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的帮助下实现了回家的愿望,并度过了他的103岁生日。
南京五位抗战老兵重返昔日战场
2014年5月,基金组织志愿者及网友翻越高黎贡山,并在北风坡上祭奠当年牺牲在此得英烈
《国家记忆》台北展览现场
抗战老兵 肖朝清
邱绿金爷爷完成白内障手术回家后,第一时间就去找战友喻芳铭爷爷,兴奋地说:老喻啊,我看得到了,二个眼睛都看得到了。
百岁老兵尹兴亮爷爷把对他们具有特殊意义的怀表紧紧握在手里,爱不释手。
广西武宣的巫道彰爷爷正在仔细翻看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2019年新春挂历。
云南保山的刘贤爷爷老当益壮,常常骑着四轮车慢慢地开去逛集市。
小孙女正在喂102岁的姚国财爷爷吃生日蛋糕。